
黃文璋教授之心在南方之文字探勘
引言
黃文璋教授是統計界的大家長,大力推動統計教育,參見黃文璋教授紀念網站。而南區統計研討會也是其開創,本人則是在第 32 屆的東華研討會上初次見面,教授為人大方且慷慨幽默,但不幸的初見面即為絕別,隔年的研討會上就收到教授離世的噩耗,但也聽到其在黃家小館與心在南方仍留有大量文字資料,本人與指導教授將以統計的角度研究其文字資料,作為對教授的追思與致敬。
資料來自於高雄大學的心在南方網站,這是他創立的公共寫作創作空間,而教授在此網站上發表共計 1101 篇文章,約有 300 萬字。然而文字眾多難以群覽,受《文學大數據》啟發,因而催生研究主題"這些文章的主題是什麼?",本研究將進行文字探勘,主要仰賴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(LDA) 進行主題分析。
資料簡介
心在南方網站共計 1431 篇文章 (2024 年 7 月 5 日),分析黃文璋老師的文章,其首篇文章為 2002 年 12 月 9 日的《破解密碼》,最後一篇文章為 2023 年 10 月 29 日的《基督教發展史 (七)–古典時代晚期 8》,在這 20 年間黃老師發表了 1101 篇文章,占此網站 77%,2010 年後 97% 的文章為黃老師所著。
筆名
教授不僅以黃文璋作為筆名,也以南方壺與學易自稱,見黃家小館的"各式文章"。其中學易僅有 1 篇文章標題為《容易受傷的男人》;教授退休前筆名多為南方壺,退休後則為黃文璋。
字數
黃老師發表共計 300 萬字,且字數逐年增加,移除 5 篇超過 7500 字的文章後繪製分佈圖。
主題分布
基於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(LDA),主題大致上可分為 4 類時期性主題與 2 類不分時期性主題,其中時期性主題為:
- 2002 至 2017 年的學校主題
- 2007 至 2017 年的機率統計主題
- 2017 至 2021 年的英式擇偶主題
- 2015 至 2023 年的基督教主題
不分時期性主題為南區統計與女兒兩大主題。
學校主題
此主題約 200 篇文章,集中於 2002 至 2017 年,主要在退休前以南方壺為筆名,撰寫關於學校、教育理念的文章。
- 高中:《機率與統計在高中》、《談高中數學裡的交叉分析》、《也談高中數學學分》
- 大學:《大學的理念》、《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》、《現在大學生》
- 高雄大學:《高大的評鑑》、《談高大與中山之合併》、《高大五年》、《高大七年》、《高大十年》、《高大統計所二 十年的懷想》
- 素養:《數學素養:隨機性與數據》、《談統計素養》、《數據素養》、《數學應用不易》
機率統計
此主題約 250 篇文章,集中於 2007 至 2017 年,在退休後一年 (2014 年) 致力撰寫關機率與統計主題文章。
- 《統計學的誕生》48 篇 (註:以第一篇文章名稱作為系列文章的名稱)
- 《統計下凡》39 篇
- 《談統計素養》11 篇
- 《談統計誤差》6 篇
- 《統計思維》6 篇
- 《統計入世》6 篇
- 《統計可信嗎》6 篇
英式擇偶
此主題有 239 篇文章,集中於退休後的 2017 年至 2021 年,是 5 本英式愛情小說的閱讀心得。
- 《漫談》2 篇,第 1 至 2 篇
- 《簡愛》4 篇,第 3 至 6 篇
- 《北與南》15 篇,第 7 至 21 篇
- 《錦繡佳人》47 篇,第 22 至 68 篇
- 《傲慢與偏見》60 篇,第 69 至 128 篇
- 《咆哮山莊》111 篇,第 129 至 239 篇
隨時間推移,撰寫的內容逐漸增加。
撰寫速度加快且趨於穩定。
基督教
此主題有 89 篇文章,講述聖經與基督教主題。
- 《跟著聖經神遊八方》31 篇,2015 至 2016 年
- 《基督教發展史》58 篇,2020 至 2021 年
不分時期主題
- 南區統計:《南區統計與傳統》、《南區統計十六年》、《南區統計二十二年》、《南區統計二十五年》、《南區統計 二十六年》、《南區統計二十七年》、《南區統計二十八年》、《南區統計二十九年》、《南區統計三十年》、《南區 統計三十二年》
- 女兒:《我心愛的女兒》、《女兒的成長》、《女兒的磨鍊》、《女兒的一小步》、《女兒跨出了一步》、《艱苦卓絕是 女兒》
結論
在退休前,主要以南方壺作為筆名描述教育、學校等相關議題;退休後則以本名撰寫統計、英式擇偶與基督教等相關主題。就如同大家對教授的評論,教授致力推動教育與素養,並投身於統計事業,撰寫上百篇關於統計文章。而在教育事業外,教授深愛其女兒,也對英式文學、英國歷史與文化、基督教做了深刻研究。
大量的文字資料在搜索時仍是一個困難的問題,有標籤 (tag) 能一定量的幫助搜索,協助用戶找到他們想要的資料,而 LDA 就能基於用字進行分布,將一篇文章分解成數個主題的機率分布,雖然運算量、主題命名、非關鍵字 (stop word) 仍是需要克服的問題,但這項技術仍提供了一種協助搜索與文字資料壓縮可能性。
後記
雖然跟教授不熟,但從教授的字裡行間的確能感受到他對教育事業與統計的熱愛,這樣的愛即使離世後仍能啟發後備,實屬不易。雖然我不及教授的文筆,也不及他的成就,但他仍是我的榜樣,即使撰寫的內容乏人問津,仍堅持了 20 年用筆墨撰寫下自己的故事,以至於後人能瞻仰他的作品,在去世後仍有人歌頌其豐功偉業。
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雖久不廢。 — 《左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
人們說死亡有三個階段,第一次是去世,生理意義上的死了;第二次是葬禮,人們最後一次集體懷念他,社會意義上的死了;最後一次死亡是,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了,存在意義上的死了。這不禁讓我想起去世的爺爺奶奶們,或者說大多數人都是如此,去世後僅留存在人們回憶裡,而後輩再也無人知曉了。然而轉念一想,前人們留下最珍貴的事物,或許就是我們,我們能存在就是他們存在的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