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州率
🌐

Feature Image

研究生經驗談

心得, 研究
碩二時受邀講研究生經驗,此文章為事先演講稿。

引言

我受邀分享 東華大學應用數學系生涯規劃活動,問了系上其他 10 幾位的研究生,居然只有 2 位研究生受邀,我居然是其中一位,還是蠻驚訝的

研究所前

心理準備

決定好要踏上研究這條路了嗎?根據 Dcard 投票,有 38% 的人後悔當初選擇的科系,身邊也有不少人是虛度 4 年光陰,唯一結論是自己不喜歡這科系,引用 研究生群体自杀意念、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 描述的

全國 (中國) 各大學約有26.96%的研究生群體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,11.42%的學生有憂鬱,6.55%的學生有焦慮;此外,還有22.02%的碩士研究生感到孤獨

個人不建議在沒有想清的狀況下踏入研究所,因為此時你的身分改變了,以往是知識的輸入者,能吸收知識足以;然而這之後成為知識的輸出者,每周都要 meeting 還要能選定研究主題後寫出論文。也因此建議真的想好要踏上研究這條路再走,研究所的環境踏入容易踏出難

物理準備

基於這樣的心理準備,建議在大學時期就先嘗試創作,最直接的好處是累積資源,這邊就不贅述;那另一個好處是身分證明,切記口說無憑,若畢業後沒提前準備,唯一的證據就只有畢業證書,也就是這張畢業證書定義了你

無論最後決定進上研究所或踏入企業,都不免的會遇上「我為什麼要選擇你」的問題,例如企業面試時旁邊站了東華和東吳、東海、台東等大學生,面試官為什麼要選你?若提供的證據僅有畢業證書,對面試官而言就是幾張證書的排序問題,若前面還有更好學校的人,那這機會可輪不上你;我們總說要「你選擇工作,而不是工作選擇你」這先決條件是要先有本錢,用作品證明你的實力,而不僅是被一張畢業證書定義你

創作之餘,也可以開始整理資源,這邊引用王立中教授的發言

一個人聰明與否,不在於學過多少,在於忘了多少

但遺忘是人之常情,因此增加資源利用率是個更加可行的方案,而我認為紙本筆記的使用效率是較低的,可以從電子筆記開始,例如線性代數的筆記,整理起學過的定義、理論和證明;而電子筆記可以拓展到各種領域上,即便沒有書籍也或許是零散的知識都能記錄,都能使你遺忘後再次拾起知識的代價降低

打造第二大腦 內描述到的,人腦的兩大功能是記憶和思考,如果能幫大腦減輕記憶壓力,就能把重心放在思考而非費力的回憶;而我們太低估查詢的威力,電腦查詢整份文件不超過幾秒鐘,善用起來能大大降低記憶壓力

有管調酒的查詢小故事

我某位玩調酒的朋友,手上有好幾本調酒的書,也從老師的手上學了一些獨門配方,或許是紀錄在某幾本筆記本上,現在若他想查詢某種調酒,請問查詢的代價有多大?

另外,筆記本並不像正式書籍有做目錄,也或許代有不少修改的痕跡,使得筆記本的查詢效率是較低的,也就是使得知識的資源利用率並沒有被完整發揮

準備方向

已經改變不了過往的在校分數,那就專心準備當下能做好的事情,例如做專題、作品集、比賽、個人網站、履歷、自傳。我當年的畢業分數其實不慎理想,沒有推甄上中字輩或更高的學校,然而我就是就靠著這些上述這些正取上東華,打敗當時系排前排的人

尤其是作品集,我也考慮過自己的作品會不會搬上檯面,但其實只要滿足兩個條件

  1. 這屬於你的專業嗎?
  2. 這東西其他人做過嗎?

甚至是電子筆記,一般應該不會看到有人把筆記當成作品,然而我的碩士推甄作品集卻包含了,因為這滿足了上述兩個條件,他就值得成為你的本錢

研究所 ing

在研究所期間最重要的兩件事,分別是碩論meeting。碩論就是用你的專業技能解決一個問題,並清楚記錄下來使其具有再現性。而 meeting 是和教授報告你的進度,一般會和教授約好頻率,我是每周 meeting 一次,每次報告讀的論文、推動多少進度或遇上的技術難題

Meeting

所謂指導教授,當中的指導是為何意?一般而言教授不會像是大學上課一樣"指導"你,更多的是當個頭燈或燈塔,在學術邊緣的迷霧指引你可能的方向,雖然不保證絕對不會碰壁,但至少是指引你走較為可行的一條路

以我的專業機器學習為例,隨便攤開就是 10 來種的技術,我該從哪裡開始學起?這時就該學習向上管理,主動索取進度監督,並讓對方知道你能做到什麼?例如你已經會線性回歸模型,就可以去尋求後續模型、能在此應用的資料集或是與其類似但性質不同的技術。在理論、應用、發覺問題的過程中重複輪迴幾次,能力自然就會提升,並且要先明確知道,技術力不夠要寫論文是極度困難的

碩論

碩論作為碩士生最頭痛的一部分,選擇主題更是重中之重,必須有一定難度且又不能跟別人重複題目,那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廣泛閱讀,畢竟有個條件是不能重複題目,那不看別人做了什麼主題,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重複?所以先廣讀別人碩論可以確保主題不重複,另一方面是發想主題的一個最簡單方式

而我建議先閱讀指導教授以往學生的畢業論文,這有兩個好處,一個是能快速上手教授的專業技能;一部分是知道教授的標準,以往的學生通過了,沒理由達到標準後不讓你畢業

如果前述的知識管理有做好,在碩論決定好主題後就能就為輕鬆的發揮,那些以往學過的知識就不必費力回憶或甚至重讀,只需要放心力在思考問題的本質上,甚至以往寫的部分內容能直接放上論文,一部分的 code 能複製貼上直接運行,算是能大幅降低自己的創作壓力